5.17世界高血壓日|3成港人患高血壓 研究揭每日行夠1步數堪比食血壓藥

健康資訊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7 18:46

最後更新: 2024/05/19 08:21

分享:

分享:

全港3成人患高血壓,美國研究揭每日行夠3000步,效果堪比食血壓藥。

【世界高血壓日/高血壓/步行數/中風機率/死亡風險】今日(5月17日)是「世界高血壓日」,衞生署呼籲市民定期量度自己的血壓水平,實踐健康生活,及早診斷以應對高血壓。美國就有研究指出,只要每日步行數達到一個數字,其效果便有如服用血壓藥,同時更可以降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、心臟病風險及中風風險。

最新影片:

該項研究由美國康涅狄格大學(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)和愛荷華州立大學(Iowa State University)的團隊進行,研究人員一共招募了900名年齡介乎於66至83歲、患有高血壓或正在服用血壓藥的長者參與。研究期間,團隊為參與者提供計步器、血壓計和步數日記,要求他們在2020年9至10月,亦即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,每天記錄自己的步行量 。

在完成初步數據蒐集後,研究團隊開始要求參與者每天走2,700至3,000步,以便了解步行對血壓數值的影響。經過20個星期的追蹤 ,研究結果顯示,透過增加每日步行量,參與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均分別下降了7mmHg和4mmHg。對此,研究作者之一Elizabeth C. Lefferts就認為步行帶來的效果,可能與部分降血壓藥物的效果相似。

除此之外,Elizabeth C. Lefferts亦進一步指出,參與者血壓降低的幅度,相當於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1%、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6%,心臟病風險降低18%,以及中風風險降低36%,效果可謂非常顯著。她表示:

令人興奮的是,「增加步行量」這麼簡單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,竟然可以和結構性運動或一些藥物一樣有效。

研究共同作者Linda S. Pescatello亦指出,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發現,當運動與藥物結合時,前者有助增強降血壓藥物的效果。這代表運動確實可成為抗高血壓治療的一部份,與藥物相互配合能幫助高血壓患者更有效地控制血壓。研究成果於2023年發表在《心血管發育與疾病期刊》。

常被視作「隱形殺手」

怎樣才算高血壓?根據衞生署資料,就成年人而言,若收縮壓持續處於14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及/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,便屬患上高血壓。由於高血壓甚少於出現併發症前引起症狀,因此常被視為「隱形殺手」;如患者血壓控制欠理想或得不到適當治療,可引致嚴重健康問題,例如中風、心臟病及腎衰竭。

據衞生署進行的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,本港接近3成的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患有高血壓,而高血壓的普遍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,由15至24歲人口的少於5%,增至65至84歲人口的多於一半。值得留意的是,在高血壓患者中,超過40%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,直至進行調查的身體檢查才發現。

那麼市民要如何預防患上高血壓?衞生署發言人就指,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,除了對預防高血壓十分重要,亦有助於控制高血壓,是自我健康管理關鍵的其中一環。市民應維持體重和腰圍適中、維持均衡飲食並減少攝取鹽分、保持恆常體能運動的習慣並減少靜態行為,以及避免飲酒、吸煙和吸入二手煙霧。

此外,市民亦應特別留意攝取過多鹽分對血壓造成的不良影響;攝取越多鹽分,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便越高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,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少於5克的鹽。然而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,本港15至84歲人口平均每日進食的鹽分多達8.4克。發言人提醒市民控制每日食鹽的總攝入量,同時建議可用加碘食鹽代替一般食鹽,以增加碘攝取量及維持足夠的碘營養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